贺兰县纪委
首页 > 廉政时评 正文

廉政时评

俭者廉本 廉者行先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04-24 09:43:30
分享至:

  “俭者廉本,廉者行先。”意为俭朴乃廉洁之本源,廉洁为品行之前提。古往今来,廉则兴、俭则固,贪则衰、奢则败的箴言,始终警示后人。

  奢生贪,俭生廉,俭乃为官之本色、为政之大德。纵观历史长河,“俭者廉本”这一明训体现在无数仁人志士的著述与实践当中。宋代范纯仁“自为布衣至宰相,廉俭如一”,其“惟俭可以助廉,惟恕可以成德”的警句,至今仍颇具启示意义。俭者清心寡欲,不近肥甘、不羡浮华、不役于物,故而不求奢靡、不图富贵、不为物欲所累,自然能养成克己奉公之德。反之,“凡不能俭于己者,必妄取于人”,若做不到清廉,沉溺奢靡,必坠入贪腐深渊。因而,俭是因、廉是果,俭是源、廉是流。若戒贪,必去奢;若守廉,必尚俭。

  做不到“廉者行先”,面对利益时就稳不住心神,在诱惑面前就容易动摇信念,遭遇考验时就容易失守底线。《周礼》提出考察官吏要看“六廉”——廉善、廉能、廉敬、廉正、廉法、廉辨,皆以廉为本。宋代苏轼曾作《六事廉为本赋》,认为“廉”是善良、能干、恭敬、正直、守法、明察等“六事”的根本。明代汪天赐有言:“为政者以正为本,以廉为先。”崇廉方行廉,行廉方长远,长远方成事,道出了廉洁的人生哲学。缺失清廉之志,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政德,即使有出类拔萃的才能,也难以善终。因此,只有视“廉”为品行之先,不贪财、不营私、不受馈、不自欺,才能真正守住立身之大节、为政之根本,在人生路上走得稳、行得远。

  在百余年党史的红色基因中,俭与廉始终是鲜明的标识。方志敏经手百万钱款,依然甘于清贫;“四有”书记谷文昌,一件旧大衣穿了几十年,调任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时,从东山带到福州的全部家当,只有两只皮箱、两只木箱、两瓮咸菜、几麻袋杂物;杨业功在一张由四个箱子拼成的床上,从结婚开始睡了三十几年……这些共产党人用行动诠释:以俭修身、以俭兴业、以俭助廉,方能初心不改、志向不移。党员干部唯有把崇俭尚廉作为一种追求、一种行动自觉,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朴实纯粹、德行上的清正如水、操守上的知止有定,做到政治本色不变、优良传统不丢、奋斗精神不减。

  俭者不妄思、不妄求,自然能安贫乐道、清廉自持;廉者不妄取、不妄行,自然能身正影直、行稳致远。党员干部应当以俭修身、以俭助廉,坚持以廉为先、以廉守德,常怀“奢者狼藉俭者安”的清醒、恪守“廉者不求非其有”的自律,让勤俭廉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(蔡镇元)

>>><<<